開始我的副食品之路了,但我想應該會佷有多人會跟我一樣: "到底要選擇什麼菜色呢 ?"
以下是我食物變化之參考
3階段副食品質地標準變化
由稀到濃:第一階段(流質狀/糊狀)→第二階段(泥狀/半固體)→第三階段(塊狀/固體)。
等嬰兒可以順利吞嚥副食品時,就可以開始增加食物的變化:
第一階段是自製的糙米粥、或米精、麥精;
第二階段是各式五穀根莖類;
第三階段則可以試試蔬果類;
然後再增加豆類、肉類、魚類等其他蛋白質。
增加的速度大約是一個星期增加一種新的,
更精確的說,如果是五穀根莖類或蔬果類,三、四天就可以試第二樣,
但如果是其他蛋白質,最好觀察一個星期。
六大類食物分類與舉例
食物類別
|
食物舉例
|
五榖根莖類
|
白飯、麵條、冬粉、玉米、地瓜、馬鈴薯、蓮子、蓮藕、薏仁、紅豆、綠豆、玉米、山藥、花豆、米苔目、饅頭、麵包、土司、蘇打餅乾、蘿蔔糕、小湯圓、泡麵、油條、燒餅、豬血糕
|
蔬菜類
|
菠菜、莧菜、秋葵、高麗菜、空心菜、紅鳳菜、青江菜、茼蒿、青椒、茄子、青花菜、大番茄、蘆筍、玉米筍、海帶、木耳、紫菜、髮菜、豆芽、竹筍、冬瓜、絲瓜、蘿蔔、洋蔥、牛蒡、四季豆、甜豌豆、香菇、洋菇、金針菇
|
水果類
|
橘子、番石榴、香蕉、草莓、木瓜、芒果、聖女番茄、柚子、葡萄、鳳梨、棗子、蓮霧、美濃瓜、西瓜、楊桃、釋迦、梨、桃子、櫻桃、龍眼、荔枝、奇異果、山竹、榴槤
|
蛋豆魚肉類
|
蛋、豆腐、黃豆、魚、蚵仔、蝦、蟹、文蛤、章魚、花枝、牛肉、豬肉、火腿、雞肉、鴨肉
|
奶類
|
牛奶、羊奶、優酪乳、起司、優格
|
|
再來就是先以低敏的食材開始
最後再以食材的營養功能來選擇
各類食物的營養特色與功能
食物分類
|
主要營養素
|
功 能
|
五榖根莖類
|
碳水化合物類﹚、澱粉、膳食纖維
|
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,最先利用碳水化合物產生能量,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身體能量最快、最經濟的物質。
|
蔬菜類
|
維生素A、C、葉酸、鎂、鉀、鈣、膳食纖維
|
提供保護性的營養素,可預防心血管疾病,膳食纖維特別有助於消化道的健康,使腸道活動正常,軟化腸內廢棄物,讓排便更順暢,防止腸道疾病的發生。而維生素A則協助在黑暗中的視力。
|
水果類
|
維生素A、C、鉀、膳食纖維、果糖、葡萄糖
|
維生素C幫助膠原蛋白(collagen)的形成,使皮膚健康,血管不易破裂出血,也幫助傷口癒合;同時提供多種保護性營養素
|
奶類
|
鈣、維生素B2、優質蛋白質
|
提供豐富的鈣,是骨骼發育必備的材料
|
蛋豆魚肉類
|
優質蛋白質、維生素B群、鐵質
|
蛋白質是建造組織的材料,所以成長階段的需要量最大﹔由於身體組織不斷地新陳代謝,例如:紅血球120天即老化死去,小腸黏膜細胞約三天就脫落,因此隨時需要新生的細胞來維持身體機能,但是品質優良的蛋白質只要少量就足夠生理需求。 |
最後食物的屬性也要注意哦!!
陽性食物(溫性食物)可以溫暖身體,要多吃!陰性(寒性食物)食物會冷卻身體,要少吃!
(請注意,不是不能吃,而是要少吃。)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--> 更多關於食物屬性介紹 <--
茲將幾種常見的礦物質之營養功用及食物來源分述如下:
1. 鈣:
功用:
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、調節心跳及肌肉的收縮、使血液有凝結力
維持正常神經的感應性、活化酵素。
食物來源:
奶類、魚類(連骨進食)、蛋類、深綠色蔬菜、豆類及豆類製品。
2. 磷:
功用:
構成骨骼和牙齒的要素、促進脂肪與醣類的新陳代謝、體內的磷酸鹽具有緩衝作用,故能維持血液和體液的酸鹼平衡。
為組織細胞核蛋白質的主要物質。
食物來源:
家禽類、魚類、肉類、全榖類、乾果、牛奶、莢豆等。
3. 鐵:
功用:
為組成血紅素的主要元素以及體內部分酵素的組成元素。缺乏時會引起小球性貧血。
食物來源:
肝及內臟類、蛋黃、牛奶、瘦肉、貝類、海藻類、豆類、全榖類、葡萄乾、綠葉蔬菜等,其中以動物性的來源利用率較佳。
4. 鉀、鈉、氯:
功用:
為細胞內、外液之重要陽離子,可維持體內水分之平衡集體液之滲透壓;
可保持pH值不變,使動物體內之血液、乳液及內分泌等之pH值保持常數;
調節神經與肌肉的刺激感受性。
鉀、鈉、氯三元素若缺乏任何一種時,可使人生長停滯。
食物來源:
鉀-瘦肉、內臟、五穀類;
鈉-奶類、蛋類、肉類;
氯-奶類、蛋類、肉類。
5. 氟:
功用:
構成骨骼和牙齒之一種重要成分。
食物來源:
海產類、骨質食物、菠菜。
6. 碘:
功用:
甲狀腺球蛋白的主要成分,以調節能量之新陳代謝,缺乏者甲狀腺腫大。
食物來源:
海產類、肉類、蛋、奶類、五穀類、綠葉蔬菜。
7. 銅:
功用:
銅與血紅素之造成有關可幫助鐵質之運用。
食物來源:
肝臟、蚌肉、瘦肉、堅果類。
8. 鎂:
功用:
為構成骨骼之主要成分,可調節生理機能,並為組成幾種肌肉酵素的成分。
食物來源:
五穀類、堅果類、瘦肉、奶類、豆莢、綠葉蔬菜。
9. 硫:
功用:
與蛋白質之代謝作用有關,為構成毛髮、軟骨、(肌腱)、胰島素等之必需成分。
食物來源:
蛋類、奶類、瘦肉類、豆莢類、堅果類。
10. 鈷:
功用:
是維生素B12的一種成分,也是造成紅血球的一種必要營養素。
食物來源:
綠葉蔬菜(其含量會因土壤中鈷含量而定)。
維生素
維生素又稱維他命,其中能溶解於脂肪者稱脂溶性維生素,能溶解於水者稱水溶性維生素。大多數不能從身體中製造,而必需從食物中攝取,其在身體中的作用,就好像機械中的潤滑油,茲將其功用及食物來源分述如下
1. 脂溶性維生素
(1) 維生素A:
功用:
使眼睛適應光線之變化,維持在黑暗光線下的正常視力;
保護表皮、黏膜使細菌不易侵害(增加抵抗傳染病的能力);
促進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。
食物來源:
肝、蛋黃、牛奶、牛油、人造奶油、黃綠色蔬菜及水果(如清江白菜、胡蘿蔔、菠菜、蕃茄、黃紅心蕃薯、木瓜、芒果等)、魚肝油。
(2) 維生素D:
功用:
又稱陽光維生素,協助鈣、磷的吸收與運用;
幫助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;
為神經、肌肉正常生理上所必須。
食物來源:
魚肝油、蛋黃、魚類、肝、添加維生素D之鮮奶等。
(3) 維生素E:
功用:
可減少維生素A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
控制細胞氧化
維持動物生殖機能。
食物來源:
榖類、米糠油、小麥胚芽油、綠葉蔬菜、蛋黃、堅果類。
(4) 維生素K:
功用:
構成凝血酶元所必需的一種物質,可促進血液在傷口凝固,以免流血不止。
食物來源:
綠葉蔬菜如菠菜、萵苣是維生素K最好的來源,蛋黃、肝臟亦含有少量。
2. 水溶性維生素
(1) 維生素B1:
功用:
增加食慾;
促進胃腸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;
預防及治療腳氣病神經炎;
促進動物生長;
能量代謝的重要輔酶。
食物來源:
胚芽米、麥芽、米糠、肝、瘦肉、酵母、豆類、蛋黃、魚卵、蔬菜等。
(2) 維生素B2:
功用:
輔助細胞的氧化還原作用,為能量代謝的重要輔酶;
可防治眼血管沖血及嘴角裂痛(口角炎)。
食物來源:
牛奶(主要)、酵母、內臟類、、蛋類、花生、豆類、瘦肉等。
(3) 維生素B6:
功用:
為一種輔脢,幫助胺基酸之合成與分解;
與血紅素的合成有關,缺乏亦會產生貧血。
食物來源:
肉類、魚類、蔬菜類、酵母、麥芽、肝、腎、糙米、蛋、牛奶、豆類、花生等。
(4) 維生素B12:
功用:
可促進核酸之合成,對醣類和脂肪代謝有重要功用,可治療惡性貧血及神經系統的病症。
食物來源:
肝、腎、瘦肉、乳、乳酪、蛋等。
(5) 菸鹼酸:
功用:
為輔酶之一種,主要參與醣類之代謝,輸送氫;
其對於皮膚健康有幫助,也有益於神經系統的健康。
食物來源:
肝、酵母、糙米、全榖製品、瘦肉、蛋、魚類、乾豆類、綠葉蔬菜、牛奶等。
(6) 葉酸:
功用:
可幫助血液的形成,可防治貧血;
促成核酸及核蛋白合成。
食物來源:
新鮮的綠色蔬菜、肝、腎、瘦肉等。
(7) 維生素C:
功用:
細胞間質的主要構成物質,使細胞間保持良好狀況;
加速傷口之癒合;
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;
具有抗氧化功能。
缺乏會引起壞血病。
食物來源:
新鮮的深綠及黃紅色蔬菜、水果(如蕃石榴【含量豐富】、柑橘類、蕃茄、檸檬等);
但肉類缺乏維生素C。
水
水分約佔人體體重的50-70﹪,與各體的體表面積呈現正比關係。體內水分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。成年人每日需要量約為每公斤體重40毫升;嬰幼兒則為每日每公斤体重100-150毫升。
功用:
‧ 人體的基本組成,為生長之基本物質與身體修護之用
‧ 促進食物消化和吸收作用
‧ 維持正常循環作用及排泄作用
‧ 調節體溫
‧ 滋潤各組織的表面,可減少器官間的摩擦
‧ 幫助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
食物來源:
飲用水、食物中所含的水分、經由身體代謝過程後所產生的水分。
以下為宏其婦幼醫院之參考資料